大明忠臣魏忠贤之死前谏言 :人在堂上,身不由己。我不杀人,定被人杀。老奴不过一残废之人,出身寒微,原本一无所有,更无家族支撑。其后拥有的一切权势荣光皆来自皇上恩赐。士大夫们可撑大明者千中无一。崇祯皇帝在上吊前召见清算魏忠贤的大太监曹化淳说“若忠贤在,事必不如此”崇祯听后默然无语,之后他派人把魏忠贤的坟墓重新埋葬。东林文官确实不是东西,救国不行,误国却数一数二!

火币

  万岁爷,老奴如今人在阜城,手执白绫,已决心追先皇而去。

  这是一年前先皇驾崩之时老奴便曾有过的想法,只是贪生至今,竟又苟活一段时光,结果不但落得身死名裂,也辜负了先皇的信任和嘱托,实在是一念之差,悔不当初。

 

  如今死志既下,竟如大梦方醒,以往的贪恋、纠结、困惑、恐惧竟全然看透、尽数放下,虽有痛悔之意,却也有自在之心。这才明白,世事轮回自有其理,生死盛衰实在微不足道。

  只是死前却有一些话想要与万岁爷禀告一下,面圣已不可能,便留书于此,可视作老奴悔罪之言。

 

  老奴没有自辩求生之意,且不说万岁爷未必能看得到老奴这篇死前罪书,即便看到,那时老奴也早已尸寒多日,弄不好已为野狗所食,尸骨无存。

  老奴只是想把死前的一些自省,还有以前想与万岁爷交心禀告却没机会,或是不被万岁爷相信的一些肺腑之语向万岁爷作最后一次交待,也算是对先皇多年宠信的最后一次报答。

 

  老奴肺腑之言不过三点:

  其一者,老奴确实作恶多端、百死莫赎。

  临死之前回思以往罪恶,老奴深知,现下能自缢而死已属善终,即便死后被鞭尸车裂,也是罪有应得,怨不得他人。

  这么多年,老奴手上沾染太多鲜血,虽然一些人的确犯有忤逆贪赃、结党枉法等死罪,属该杀之人,但也有不少系与老奴有隙,借题杀之。其中竟不乏如杨涟、右光斗等忠良之士。除此,更有许多无辜之人被老奴属下以老奴之名出手枉杀,却也是老奴纵容所致,理该算到老奴头上。

 

  善恶到头终有报,如今也算是老奴应得之局。

魏忠贤

  此刻死前反思,发现老奴之所以落到这个田地,固然有醉于名利、迷于权势之因,然而更多却是时势所迫,无从抗拒。

  老奴不是想为自己的死罪辩解,只是想说:人在堂上,身不由己。我不杀人,定被人杀。

  想当初,老奴净身入宫之时,惟一念想不过是有口饭吃,何曾有过其他贪念?更别说以后的位极人臣、享尽荣华,是想都不敢想的。

  可一旦入宫,便发现想安安稳稳地吃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挨骂受打只是小事,稍有不慎便可能被赶出宫去,严重者会被牵入大祸,人头落地。

 

  老奴诚惶诚恐多年,也只是为了能保得住脑袋和饭碗,没想到地位渐高,最后竟获先皇宠信,得以执掌东厂,可谓大权在握、荣光无限。

  那时,老奴也知宦官不宜干政的道理,并不想枉造杀孽,只是想为先皇肃清一些异心枉法之徒,以免辜负先皇看重。

  但很快,老奴便发现,宦人掌权竟似是触了太多人的痛处,引来那么多人的反对和攻击,骂老奴大奸大恶,仿佛和老奴有杀父之仇一般。

 

  可彼时,老奴何曾做过大奸大恶之事?

  后来,老奴才明白,这权力之争才最为险恶,结果只能是你死我活,远远胜过杀父之仇、夺妻之恨。

  更何况老奴不过一出身市井、身体半残、胸无文墨之人,竟然占据高位、极受宠信,让那些出身高贵、熟读诗书的士大夫们怎么受得了?怎么会不眼红不愤恨?

  老奴也曾想退让,奈何能退到何处?失势的宦官能有活路吗?我不杀人必被人杀,老奴也只好全力自保,结果只能是越杀越多,最后根本无法收手,恶念随之越来越重,索性斩草除根,由此欠下太多血债。

  待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已是恶贯满盈,再难回头,退一步便是万丈深渊。

 

  夜半之时,老奴也时常担惊受怕,总觉得终有报应到来之时,只是生死之间,已无任何选择,只能一条道走到黑,直到今日死局。

  时也命也,如之奈何?

 

  其二者,老奴绝无篡逆之心,又岂敢篡逆?

  数十年来,老奴确实位高权重,风光无限,也的确对权位产生贪恋,一时迷醉于“九千九百岁”的名号,以及文武百官为老奴筑建生祠的荣光,自然也有不少任人惟亲、骄横跋扈的劣迹。

  可由此,便有人污蔑老奴有篡逆之心。

  先皇在时,已有此等言语,但先皇对老奴宠信有加,故老奴得已苟活多年。

  但众口既能铄金,老奴这个半残之人又能侥幸多久?此时身死,实是命中注定,迟早而已。

 

  但,老奴不同于其他官员。其他官员家大业大,亲友众多,根底深厚,即便不靠朝廷,只凭家族产业和祖上庇荫,也能活得很好。

  可老奴不过一残废之人,出身寒微,原本一无所有,更无家族支撑。其后拥有的一切权势荣光皆来自皇上恩赐。

  老奴若离开了皇上庇佑,不仅仅会失去一切,成为丧家之犬,便是命都保不住,就如今日。

  老奴对此十分清楚,皇上在,老奴才能在。有皇上才有老奴,老奴的这条贱命是半点都离不开皇上的。

 

  如此,老奴岂敢危害皇上?岂敢危害万岁爷?害万岁爷那不是毁掉自己惟一的保命符吗?不就是害自己吗?老奴再糊涂,也不至于糊涂到那个程度啊。

  那么多人骂老奴象条狗。其实他们错了,不是象,老奴本来就是条狗,是皇上养的狗。

  为了皇上威仪,也为了能继续倚仗皇上,取信于皇上,老奴敢咬任何人,谁敢有异心就把他往死里咬,咬灭他九族,哪怕血债累累,哪怕被太多人骂作“阉狗。”

 

  只是,万岁爷几时见过反咬主人的狗?哪条狗愿意离开主人?

  至于有人污老奴害先皇无后,更是无稽之谈。先皇若是有后,老奴何至于此?

  万岁爷登基之时,老奴还存有一丝侥幸,不指望获得如先皇在时那般宠信,好歹能给老奴保留一些荣宠,故想方设法百般示好,给万岁爷敬献美女、美食、珍宝,可不都是希望能换来万岁爷一笑吗?

 

  可是,老奴万万没想到,老奴所有讨好举动,皆被万岁爷视为老奴有加害之意,对老奴严加提防。

  万岁爷可知,你对老奴提防戒备之时,老奴何尝不是每日担惊受怕,怕被万岁爷一脚踢开,成为丧家野狗。

  可无论如何害怕,老奴都未想过要伤害万岁爷,即便不是出于忠心,也是因为老奴知道,没有万岁爷在,老奴只会死得更惨。

  老奴战战兢兢一年,渐渐意识到万岁爷对老奴的敌意难以改变,便心生退意,请辞返乡,哪想竟有人认为老奴是玩以退为进的手段。

  其实老奴哪有什么手段,不过就是想保命而已啊。

 

  当万岁爷发配老奴去凤阳守陵之时,老奴虽有感伤,但更多却是安心,满以为可以保命寿终,如此已然知足,哪里还有他想?

  老奴自知杀人无数,仇家甚多,离宫之后难免会有人借机复仇,因此多安排了一些卫士,没想到也会惹得万岁爷龙颜大怒,要缚我回朝。

  老奴当然知道,命是注定保不住了,回去定然还要受百般折辱,还不如此时白绫悬梁,一了百了。

  唉,其实老奴的命本就是万岁爷的,万岁爷想除掉老奴,一句话便可,老奴断然不敢反抗,哪需那般小心?

 

  其三者,士大夫们可撑大明者千中无一。

  官员们总是称老奴危害大明,祸国殃民,岂不知真正害国者,却很可能是那些出身世家、饱读诗书、看似忠良之士。

  老奴自知目不识丁,不过一粗鄙之人,绝无治国才能,远不如朝上百官和士大夫们识文善画,出口成章,满口皆是大明社稷、天下苍生。

 

  可他们最在乎的真是大明社稷、天下苍生吗?他们最在乎的只怕是自己的名利和家族的权势吧?

  真到关键时刻,让他们在家族和大明之间只能选择一样,他们会选择什么?老奴觉得大部分人会选择自身,选择家族,而放弃大明,放弃万岁爷。

  虽然老奴也只是个自私之徒,关心的也不是什么大明江山、天下苍生,可老奴关心皇上,也只关心皇上,关心万岁爷,因为只有皇上能让我安享荣华富贵,只有万岁爷能保我活命,根本没有其他选择。

  好吧,老奴承认,百官中的确也有寥寥几个如杨涟那般一腔报国的忠良之士,对此老奴是知道的,起初也不想杀他们,但杀了便杀了,也不觉得对大明是什么损失。

 

  因为老奴虽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却知道杨涟们有个极大缺陷,因此纵然满腹诗书,纵然心怀大明,却绝难撑起大明社稷。

  而他们的缺陷源于他们从未尝过一种滋味。

  这种滋味就是:饥饿。

  未尝过饥饿便不知饥饿的痛苦和可怕之处。

  而老奴却尝过饥饿滋味,见过很多饿死之人,深知饥饿的痛苦,更知饥饿可能带来的灾祸。

  老奴敢杀百官,却不敢招惹饥民。敢抄士族家产,征收绅商之税,却不敢强征饥民最后一颗粮食。

  不是因为老奴仁善,更不是同情饥民,体谅百姓疾苦,只是老奴知道,饥民但凡还有一口饭吃,就不愿冒杀头危险对抗朝廷,即使有人生乱,也难成规模,易于化解压制。

 

  但若他们连最后一粒粮食都没有了,活不下去了,哪还顾得上礼义忠孝?哪还顾得上大明王法?

  他们为了活下去,就会聚到一起,如漫天蝗虫,摧毁一切。

 

  天下那么多饥民,若被他们全部聚集起来,还有什么办法能阻止他们?

  士商垮了,大明不会垮,士大夫杀尽,大明依然不会垮,但饥民若都反了,大明就真的完了。

  所以,无论如何,要给饥民留条活路啊。

  可这是满腹诗书、满口礼义忠孝的杨涟们所不懂得的,他们只相信礼义忠孝,不相信饥饿会冲垮大明。

 

  可礼义忠孝几个字怎么压得住饥饿呢?

  万岁爷啊,大明若垮了,他们依然还有万贯家产,不愁吃喝。

  即便大明亡了,他们也会立即抛弃忠义,俯首依附新朝,依然能活得很好。

 

  可那时您呢?您能去哪儿呢?

  罢了,老奴风烛残年,死不足惜,此番言论多半也难入万岁爷圣听,就当是老奴醉语疯言好了。

 

  近几日总是梦到先皇,每当梦里得见先皇龙颜,老奴心中便再无恐惧,惟有泪湿衣榻。

  老奴知道是先皇在召唤了,若能追上先皇,再伺于先皇身侧,老奴当可重获安宁。

 

  惟盼万岁爷励精图治,大明昌盛永安。

  就此别过,老奴再拜。

 

魏忠贤历史典故 忠于大明和皇帝

  东林党基本上被魏忠贤期间压得死死的,不管是赋税,还是其他收入,魏忠贤都一并打压。这期间的国库充盈,很多事都被魏忠贤处理得很好,朱由校临死之前,曾给朱由检说过:“魏忠贤,是一个可以用的人。”

  然而,朱由校驾崩后,信王朱由检登上皇位。朱由检深知魏忠贤做过许多坏事,加上朱由检又信任东林党的人。

  没多久嘉兴贡生钱嘉征弹劾魏忠贤十大罪:一与皇帝并列,二蔑视皇后,三搬弄兵权,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王封爵,六目无圣人,七滥加爵赏,八掩盖边功,九剥削百姓,十交通关节。

  朱由检听完后,召见了魏忠贤,当面呵斥了魏忠贤。不久之后,朱由检把魏忠贤发往凤阳处置,但是在前往凤阳路上,魏忠贤豢养了一批亡命之徒,途中把魏忠贤解救出来。

 

  魏忠贤逃脱消息传回朝廷后,朱由检气得冒火,马上下令把魏忠贤抓回来。这时的魏忠贤就像是丧家之犬,他甚至逃不过朝廷的追杀。不久之后就在客栈自杀了。

  为了以儆效尤,新皇帝崇祯把魏忠贤的脑袋砍下来,挂在了城墙上三天三夜。东林党人心里乐开了花。其实这群人,确实如魏忠贤所说,一点能力都没有,就靠着一张嘴过活。等魏忠贤死了,也就没有什么能够压制住这帮人了。崇祯帝命令他们出谋划策,他们支支吾吾半天想不出来应对之策;命令他们改革民生,他们也是没有作为,害的百姓叫苦不迭。最终全国各地起义频发,最终殃及到了明朝的统治。

 

  根据记载,崇祯帝虽然日夜操劳,省吃俭用,但是东林党人却背着他大吃大喝。眼看李自成的起义声势越来越大,这些东林党人居然背叛了自己的国家,转身替起义奸贼卖起了命。最终起义军兵临城下,崇祯帝才悟出来大奸臣魏忠贤的临死忠言,后悔不已。

  魏忠贤上位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整东林党,东林党是当时朝廷文官的党派,当时朝廷分为了两派,东林党和阉党,魏忠贤对这帮文官恨之入骨,当时东林党的领袖被他拿钉子钉如脑门而死,甚至魏忠贤临死之前,都不忘记提醒崇祯,东林党不可重用,但这句话却被崇祯当成了耳旁风。

 

  崇祯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平定魏忠贤,说明他有手段,也有些胆识,也敢干。照理说这样的皇帝,他把持朝纲之后,应该有作为,可是为什么后来大明还是亡在他的手上。关键在于崇祯用人,有个致命的缺点,用二十个字形容他:用人多疑,急功近利,有恩不欲归天下,有过全盘推托。另外,此从魏忠贤死后东林党便有了出头之日,朝中逐渐被这些人占据了主导权,那些不愿意与他们结党营私的宦官也纷纷被他们以各种理由给弹劾排挤。东林党此次实力愈来愈大,东林党其实是代表着江浙一带的富商和乡坤等有权和有钱人的利益。

  崇祯皇帝没有听进去魏忠贤最后所说的话,给了东林党太多的权力,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所以他们大部分的宗旨都是以这些人的利益为主,而非国家,这就导致了当时大明王朝每年的税收都锐减,商人的利益自然都受到了保障。但是国家也是需要钱,这就只能加大对民间老百姓的征税力度,老百姓叫苦连天,又加上天灾,可以说是雪上加霜。很多百姓就成了流民,之后发展成了明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明王朝的灭亡征兆就是农民起义。当大明王朝最后一道防线被击溃时,朱由检追悔莫及,吊死在了梅山上。

 

  后来各地发生了天灾农民都是颗粒无收,各地开始爆发了农民起义,崇祯皇帝虽然有治国之心,但是没有这才干,不能够任用贤臣。起义的军队从各地爆发前往都城,其中李自成的军队最为强大,带领兵马很快杀到了皇城。崇祯皇帝派东林党去抵挡,没想到出现了让人不敢相信的事情。

  东林党十分的胆小,整的士兵也都没有士气,两军还没有交战就跑路了,成了当时的一个笑话。崇祯皇帝不敢相信自己重用的东林党竟然是这种懦夫,回想起魏忠贤当时的谏言他后悔不已。不过为时已晚,李自成攻进了皇城,崇祯皇帝在树上上吊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阉党没了,东林党这帮文官自然该上任了,崇祯本想着靠他们打一场翻身仗,让明朝重新恢复强盛,但事实证明,这帮文官确实不是东西,救国不行,误国却数一数二,这也难怪,当明朝灭亡的时候,崇祯终于领悟了魏忠贤临死前的那句话,痛哭流涕,然后说出了那句经典名言: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当李自成杀向北京城时,明朝国库已经空袭,甚至连士兵的粮饷都发不出来了,当时崇祯厚着脸皮跟大臣们借钱,但每个人都为自己的财产和前途焦虑不安,没人为朝廷着想,后来崇祯皇帝的心腹太监说了一句话:“使忠贤在,国事必不至此!”

  如果魏忠贤在的话,国家不会沦落成这样,仔细分析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魏忠贤作为阉党首领,的确也犯下许多滔天罪行,他结党营私,贪权纳贿,虐杀异己,成为明朝一个毒瘤,但也正因为有他的存在,可以很好的制约东林党,让整个明朝权力平衡,魏忠贤一死东林党一家独大,反而成为更大的祸患。

 

  1644年,李自成率兵攻打进了北京城,而且明朝军队在与李自成对战士屡战屡败完全丧失了战斗的能力,崇祯皇帝感觉自己无力挽救已经濒临灭亡的大明朝。

  1643年十八日晚,崇祯帝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崇祯帝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此。

  说完这句话后崇祯皇帝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

 

        那么,崇祯为何说被臣下所误呢?

  就拿请吴三桂勤王来说,1644年三月,李自成进攻北京,崇祯帝下令各地总兵官入京勤王。叫吴三桂放弃宁远,入京勤王。吴三桂将50万的宁远民迁到了山海关,安置之后马不停蹄奔向北京,但走到玉田时得知崇祯帝殉国。吴三桂没有办法,只好带着军队回撤到山海关。

  但是还有一说,吴三桂入京需要一百万两银子的费。无奈自崇祯登基后北方连续十几年干旱,所以国库只有四十万两银子。于是有人建议从崇祯的私库里拿出一部分来解决当务之急。但是钱对于崇祯来说似乎比国家还重要,他断然拒绝了这个建议。甚至面对所有人的请求的时候,他公然喊穷。

  当然,与李自成入城后,自成进北京城的一个多月里,一共搜刮了7000多万两银子!这个数目是明朝1700万两饷银的5倍。像周奎这样的人,本是皇亲国戚于朝廷命运息息相关,却不肯出钱,其他人哪里肯出,都是这样的臣子,大明岂有不亡之理。难怪崇祯皇帝临死前说的那就话: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

 

  那么,回顾崇祯的一生,也许对他忠心耿耿的就只有王承恩了!

  崇祯皇帝临终前留下遗言:“朕非庸暗之主,乃诸臣误国,致失江山……”一句“诸臣误国”成为崇祯皇帝的悔恨,魏忠贤即使有万般过错,但他在世时右手段,能让一帮东林党文人闭嘴,能让朝廷拥有高效的执行力,魏忠贤一死就剩下一群乌合之众的文人了。

  正史记载,崇祯皇帝在上吊前,曾经召见了清算魏忠贤的大太监曹化淳,曹化淳说“若忠贤在,事必不如此”崇祯听后默然无语。之后他派人把魏忠贤的坟墓重新埋葬。如果他听他哥哥临时时候说的话,好好用魏忠贤压制东林那些只会吹牛拍马屁的,也不会落得个亡国结局。

赞(0) 打赏
需要国外VPS建站朋友,请联系站长!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VPSMVP部落 - 便宜VPS|VPS优惠|VPS测评|美国VPS|VPS教程 » 大明忠臣魏忠贤之死前谏言 :人在堂上,身不由己。我不杀人,定被人杀。老奴不过一残废之人,出身寒微,原本一无所有,更无家族支撑。其后拥有的一切权势荣光皆来自皇上恩赐。士大夫们可撑大明者千中无一。崇祯皇帝在上吊前召见清算魏忠贤的大太监曹化淳说“若忠贤在,事必不如此”崇祯听后默然无语,之后他派人把魏忠贤的坟墓重新埋葬。东林文官确实不是东西,救国不行,误国却数一数二!
分享到: 更多 (0)
VULTR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友情链接:
 |  赵容部落  |  老左笔记  |  微魔部落  |  便宜VPS  |  vps小学生  |  主机百科  |  老蒋部落  |  老刘博客  |  全球主机  |  全球主机交流  |  数字居民  |  LET论坛  |  veidc测评  |  挖站否  |  VPS收割者  |  主机贴士  |  惠主机  |  荒岛  |  VPS GO  |  国外VPS  |  主机之家测评

友情链接申请